
2025 HongKong-JSS聯隊於10月下旬前往法國巴黎參與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
由保良局何蔭棠中學和仁愛堂田家炳中學主導籌劃,夥同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五旬節中學及妙法寺劉金龍中學組成的聯校團隊HongKong-JSS,在2025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中第四度奪得金獎。該團隊研發的智能淨水系統「Remedix」,透過合成生物學技術處理水體中的抗生素殘留問題,利用經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既能偵測水中抗生素含量,亦能將污染物分解,其中硬件設計部分更獲大會提名為「全球最佳硬件設計」,反映團隊學生在STEAM領域的創新思維與跨學科應用能力。

HongKong-JSS在10月下旬前往法國巴黎出席2025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團隊除第四度奪得金獎,硬件設計部分更獲大會提名「全球最佳硬件」。
針對水體抗生素污染 研發雙重功能淨水系統
藥物污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其中抗生素類藥物尤為嚴重。抗生素廣泛應用於醫療、畜牧業、水產養殖及獸醫診療等領域,因不當使用或處置,抗生素進入環境,透過生物累積及食物鏈傳遞重新進入人體。長遠而言更可誘發細菌產生抗藥性,形成多重抗藥性菌株,削弱抗生素療效,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團隊研發的「Remedix」智能淨水系統透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將大腸桿菌改造成兩種功能互補的生物系統。負責開發系統的學生介紹:「第一部分是生物偵測器,當它遇到抗生素時,改造後的細菌會產生不同顏色的蛋白質,顏色越深代表污染越嚴重;第二部分是生物降解器,透過令細菌生產特定的酶,能將抗生素分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學生研發的便攜式裝置更整合人工智能視覺系統與雲端數據平台,能實時監測數據、上傳並自動分析,在污染超標時發送警報。相對傳統昂貴及費時的檢測方法,Remedix的成本低於50美元(約400元港幣),實現以低成本自動監測及降解環境中的抗生素污染。

參賽學生向評判展示自行研發的Remedix AI水質檢測系統中的各項功能。
AI工具賦能學生自主學習 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的范基柱老師及仁愛堂田家炳中學的劉博老師指出,在帶領學生參與科研競賽的過程中,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模式正迅速轉變。學生面對艱深的分子生物學理論時,會先運用AI拆解概念,再閱讀研究論文進行驗證,展現出更高的自主性與學習動機。參賽學生分享:「老師引導我們批判性地使用AI,教我們分辨哪些資訊需要進一步查證。透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運用AI理解複雜的生物工程概念、分析實驗數據,甚至生成初步的基因序列設計方案。」
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主動規劃實驗、分析文獻及設計方案,亦積極聯繫各方持份者,確保研究兼顧創新與實用。兩位老師的教育理念亦隨之轉變,由過往著重比賽成果,轉向強調過程中的能力培養。他們刻意降低教師介入程度,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培養獨立思考、團隊協作與解難能力。劉老師指出,當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這比任何獎項都更有價值。范老師則強調,AI時代知識易得,關鍵在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批判思考和自我驅動的能力,而教師的角色,也正由傳統的「教授者」轉變為「引導者」。

學生利用AI輔助自主學習有關基因工程的知識及技術,並於課餘時間抽空進行基因工程實驗。

為深入了解香港污水問題,學生主動聯絡渠務署尋求專業意見。承蒙渠務署安排,署長莫永昌先生百忙中撥冗接見團隊成員,分享寶貴的專業見解,令學生獲益良多。
九年耕耘 推動中學生物科技教育普及化
回顧2016年成立科研隊伍的初心,兩位老師表示,他們希望透過參與iGEM這項國際比賽作為平台,推動中學在STEAM,尤其是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科研能力與創新思維。團隊以兩校為核心,每年吸納新學校加入聯隊,透過合作與經驗分享,促進校際交流與生物科技教育的普及。本港中學參與 iGEM 的隊伍由最初僅一隊,發展至今每年有逾二十所中學參與,並屢次在比賽當中取得佳績,展現本地學生的科研潛力與創意。
為進一步推動普及化教育,兩位老師近年成立了生物科技教育協會,積極舉辦包括與大學合辦夏令營、為師生提供專業培訓及編寫教材等活動,致力建立長遠的支援系統。兩位老師表示:「我們深信,唯有讓更多學校和教師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生物科技教育才能真正於中學階段落地生根,培育未來科研人才。」
總結
HongKong-JSS聯隊的故事,不僅是關於一個智能淨水系統,更是關於教育如何賦權學生、培養創新思維的範例。團隊在2025年iGEM中第四度榮獲金獎,其研發的「Remedix」更獲提名「全球最佳硬件」,充分展現學生運用AI工具自主學習的成果。帶隊老師採用引導式教學,讓學生獨立完成項目各個環節,體現了教育模式在AI時代下的轉變,為香港STEAM教育轉型提供了成功經驗。

